当前位置: 首页 > 市政府 > 新闻发布会
首场中共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举行 介绍解读示范区党工委第三次全体会议暨示范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济源日报 时间:2021-01-15
  1月14日,首场中共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示范区党工委第三次全体会议暨示范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关于制定济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
  发布会上,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叶贵强就全会主要内容作主发布,并介绍了《规划建议》的起草过程、主要内容等情况。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生态环境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从不同侧面对全会精神和《规划建议》进行解读。
  发布人介绍,这次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会高举188体育平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济源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一次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的会议,是一次奋勇争先、共谋出彩的会议,是一次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会议。全会动员济源上下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聚焦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这一战略定位,承前启后、接续奋斗,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苦干实干、奋勇争先,全面建设又富又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绚丽篇章。
  发布人介绍,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规划建议》。《规划建议》起草工作是在示范区党工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起草过程充分体现了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与吃透济源情况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与开门问策相结合、持续济源好的做法与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相结合的特点。《规划建议》共有13个部分,总结了济源“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现代化济源的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同时,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文化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增进民生福祉、统筹安全和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整体上看,《规划建议》凸显了坚持连天接地、长短结合、点面统筹、继往开来的特点,体现了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是指导和推动济源“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发布人还介绍了《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10余家驻济和济源新闻媒体记者到会采访,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东方今报、济源日报、济源人民广播电台、济源电视台、济源晨报、济源网、“在济源”新闻客户端等媒体记者就热点问题进行了提问。
  据介绍,这次示范区党工委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是示范区党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务公开透明,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举措。?

?
  示范区党工委首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示范区党工委三次全会暨示范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让示范区人民更好地了解“十四五”期间济源怎么干,未来济源发展远景怎么样,把示范区上下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示范区党工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努力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绚丽篇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按照工作安排,2021年1月14日上午9:00在济源示范区新闻发布厅举办示范区党工委首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
  叶贵强? ?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副主任
  王笑非? ?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金刚? ?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成? 铖? ?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牛友谊? ?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贺双福? ?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扶贫办主任
  主持人
  李瑞丰? ?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瑞丰: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济源示范区党工委首场新闻发布会。今天这场新闻发布会,是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务公开透明,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举措。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和解读示范区党工委三次全会暨示范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月12日至13日,示范区党工委三次全会暨示范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是示范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河南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关于制定济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绚丽篇章作出了总体谋划和系统部署。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叶贵强先生;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笑非先生;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赵金刚先生;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成铖先生;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友谊先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扶贫办主任贺双福先生。
  下面,先请叶贵强主任作介绍。
  叶贵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全会暨示范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情况,也很乐意与几位同事一起,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先把会议召开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中国共产党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暨示范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于1月12日至13日在行政区会议厅召开,昨天下午胜利闭幕。这次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会由示范区党工委主持,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战伟作了讲话。全会听取和审议了张战伟书记代表示范区党工委作的工作报告,审议了示范区党工委2020年抓党建工作情况专题报告,审议通过了《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关于制定济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张战伟书记就这个《规划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这次示范区党工委全会与示范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一并召开,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战伟,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示范区管委会主任石迎军,就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确保“十四五”顺利开局起步,作了工作安排部署。
  全会充分肯定了示范区党工委2020年的工作,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深入分析了济源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提出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全会还对“十四五”时期要重点做好的11项工作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强调。
  与会人员普遍认为,这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济源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一次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的会议,是一次奋勇争先、共谋出彩的会议,是一次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会议,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预期目的。大家纷纷表示,将切实按照会议要求部署,紧密结合济源发展实际和各自思想工作实际,持续加大“十四五”和今年各项工作的谋划推进力度,为全面建设又富又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开好局、起好步,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省委、省政府和济源人民交上一份精彩的答卷。
  会议相关情况,媒体已作了报道。下面,我就《规划建议》的起草过程和主要内容做一介绍。
  《规划建议》的起草过程
  “十四五”规划是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成立之后,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起草好《规划建议》对济源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示范区党工委高度重视《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在前期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战伟任组长,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示范区管委会主任石迎军,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哲任副组长,其他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为成员的“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领导小组,在示范区党工委领导下开展起草工作。同时,从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发改统计局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了文件起草工作小组,由李哲副书记具体负责起草工作。李哲副书记多次组织召开起草小组会议,对文件起草工作进行研究谋划、作出安排部署;张战伟书记先后召开4次起草小组会议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会议,对《规划建议》框架内容、重大问题、修改建议进行讨论研究,确保文件起草工作高质量推进。
  《规划建议》起草过程中,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张战伟书记先后召开重点企业、老干部、区直部门、基层代表、党外人士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对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意见和建议,共征求到相关建议190余条。同时,从8月26日起,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网上征求意见活动,社会各界踊跃参与,从中整理50余条建议,为起草好《规划建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件起草组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反复进行讨论修改,形成了《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稿)。12月17日起,《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稿)先后送示范区领导、党内部分老同志、市委委员、党外人士代表和各片区、镇、街道、区直部门、群团组织征求意见。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逐条分析,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经反复研究推敲,对《规划建议》作出增写、改写、文字精简50余处,涵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110余条。昨天,《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关于制定济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经示范区党工委三次全会审议通过。
  《规划建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规划建议》坚持用两条逻辑主线串联起全篇。一条是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另一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这三个“高”。紧扣这两条逻辑主线,《规划建议》内容共十三个部分,分为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开启全面建设又富又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新征程”,主要体现在第一部分,分别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明确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建成现代化济源的远景目标。
  第二板块为“站位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主要体现在第二部分,分别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1+8”,“1”即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这一主要目标的确定,符合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趋势,符合省委、省政府在新时代对济源的赋能定位,符合济源“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轴的要求,有利于这一重要战略平台对济源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充分激发和释放。“8”指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宜居韧性智能城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华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等8个方面示范先行、走在全省前列。提出这样的目标,一是综合考虑济源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优势、发展潜质,二是着眼抓住巩固优势的着力点、发挥优势的突破点、培育优势的关键点,三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四是济源广大干部群众的期待。这也有利于明确目标、凝聚共识、激励斗志,推动济源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汇聚成发展强势。
  第三板块为“十四五”时期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总体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谋篇布局,主要体现在第三至第十二部分,分别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文化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增进民生福祉、统筹安全和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同时,这一板块也暗含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逻辑脉络。其中,第三至第十部分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第十一部分聚焦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需求,第十二部分聚焦提升高效能治理的能力。
  第四板块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心聚力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主要体现在第十三部分,分别阐述了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区、建设法治济源,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保障“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如期实现的举措。
  《规划建议》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坚持连天接地。《规划建议》起草过程中,着力对标对表,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和188体育平台: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确保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在济源落实落地。同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济源发展现状,围绕济源未来发展需要,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真正做到高瞻远瞩接“天线”、务实管用接地气。
  二是坚持长短结合。把“十四五”规划与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贯通起来统筹考虑、一体谋划,既立足干在当下,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目标,明确当期见效的重点工作任务、重大项目工程;又着眼谋划长远,明确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的远景目标,提出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任务、战略举措,进一步突出规划建议的方向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三是坚持点面统筹。《规划建议》的起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注意把握全局和局部、整体和重点的关系,自觉把济源发展放在国家、省战略大局中谋划,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对各领域工作进行总体谋划、全面部署。同时,聚焦济源发展的重点任务、重点工作、重点领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待,注重以点带面解决影响全局、关乎长远的突出问题,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
  四是坚持继往开来。继承和发扬历届市委、市政府形成的好思路、好战略、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济源发展所处的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承担的新任务,进行拓展、完善、巩固,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建设新征程。
  这次示范区党工委三次全会还审议通过了另一个重要文件,就是《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哲就这个文件向全会作了说明。这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推进城乡融合的重大战略部署,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激活发展潜力,推动济源上下认识更到位、路子更明确、行动更坚定、工作更有效,真正让城乡融合与济洛融合一同为济源插上腾飞的“两翼”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意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济源特色,注重系统衔接,共九个部分、二十六条内容,阐述了加快推进济源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等三个方面内容,从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供给、压实工作责任等3个方面对强化组织保障进行了强调。
  可以说,成绩振奋人心,经验弥足珍贵,机遇挑战并存,目标催人奋进,开局稳中求进,相信通过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全面建设又富又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绚丽篇章!
  谢谢大家!
  李瑞丰:
  谢谢贵强主任!下面进入现场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提问开始。
  记者提问:王局,您好!我是河南日报记者。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大家都十分关心,济源经济社会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哪些亮点?请你简单介绍一下。
  王笑非: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济源深入学习贯彻188体育平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特别是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考验,经济在复杂形势下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连续迈过500亿、600亿、700亿元三个台阶,“十三五”末预计达到720亿元,为“十二五”末的1.4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突破40亿元、50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58.35亿元,为“十二五”末的1.51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和人均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高质量发展评价居全省前茅。
  二是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白银深加工、钢产品深加工、纳米材料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取得积极成效,豫光再生铅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济钢大棒材、铂固紧固件、富士康智能园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有色、钢铁、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王屋道境广场、那些年小镇等项目建成,济水源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加快推进,成功举办首届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现代物流、金融、餐饮、康养等服务业提速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先后获批国家级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82%,居全省前列。
  三是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效。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5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2073户708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圆满完成,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障、贫困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六位一体”健康扶贫入选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为引领,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完成“双替代”改造近10万户,PM2.5、PM10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28%、32%,完成盘溪河、蟒河、湨河水系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全面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不良贷款率降至1.2%,持续保持全省最低水平,问题楼盘化解取得实质性进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四是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5%,较“十二五”末提高近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城市建设不断提质,成功争取呼南高铁豫西通道过境济源,济阳高速、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建成通车,沁北电厂实现向主城区供热;中心城区空闲土地生态修复全面开展,新建古轵公园、蟒河公园、牡丹园;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竣工,成功实现“引黄入济”,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全面铺开,基本实现清水长流;“两气两水”公共设施和城市道路持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农村垃圾分类处置、污水处理、户厕改造深入推进,镇区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100%,基本实现镇镇通天然气,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园林城镇”。
  五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30余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职教改革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济源经验。成功签订济洛深度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晋城、运城等周边城市区域合作持续深化,济源海关揭牌运行。
  六是社会民生得到新改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居全省第三位、第二位,收入差距由“十二五”末的1.82:1缩小到1.72:1。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城乡低保并轨、城区公交全免费、公办普通高中免学费、劳动力全员免费技能培训、农村小学生免费营养餐、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等惠民利民政策,各项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谢谢!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济源日报记者。笃行致远、砥砺前行,展望十四五,请问叶主任,我们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什么?
  叶贵强: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济源当前正处于战略叠加的机遇期、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窗口期、调整转型的攻坚期、风险挑战的凸显期这一“四期叠加”阶段。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为济源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但也要看到,济源的发展还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城市建设提质任务繁重等突出问题。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为此,示范区党工委提出,面向“十四五”、开启新征程,要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全局性、基础性、突破性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主轴,以全面建设又富又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为目标,以工业强区、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为实践路径,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苦干实干、争先出彩为导向,着力构建“一体两翼四转两振兴”的发展格局。“一体”,就是产城融合,这是赋能定位、战略平台,是主体、是主轴。“两翼”,就是城乡融合、济洛融合,这是支撑,其中城乡融合是新时代济源优化城乡结构的基本方向和战略选择,济洛融合是新时代济源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和重点方向。“四转两振兴”,就是加快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治理转型,加快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努力实现发展高质量、治理高效能、生活高品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河南电视台记者。请问王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济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作为经济管理宏观部门,在稳定经济增长、巩固好的发展态势方面,我们又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笑非: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总体上看,当前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从济源自身看,机遇和挑战并存,各种积极因素加速集聚:一是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洛阳都市圈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等,为济源深化区域合作、谋划长远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二是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济源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全省领先,为加快全域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新机遇;三是有色、钢铁、纳米材料、食品饮料等产业转型优势加快形成,工业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多: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环境容量和能源消费刚性约束大;二是动力支撑不强,大项目拉动作用还需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受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增速放缓;三是城市功能品质仍需完善,优质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
  刚刚结束的示范区党工委第三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描绘了“十四五”宏伟蓝图,明确了2021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本职,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深入实施“5163”工程,即全年计划实施项目500个以上,突出抓好160余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300亿元左右,通过健全完善项目谋划管理推进机制,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力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措施,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带动作用。二是不断提升载体平台发展水平。围绕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实现产业集聚区晋星进位这个目标,完成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调整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定位;全面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强化“亩均效益”导向,开展“百园增效”行动,加快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和监管服务措施的实施,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三是统筹抓好营商环境优化。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学习借鉴对标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制定营商环境专项提升方案,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对改革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在企业开办、政务服务、跨境贸易等方面实现更加便企惠民,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保障。四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制定出台加快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外开放工作考评办法等政策措施,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深入开展精品园区大招商、重点企业大拜访、联合招商、项目落实攻坚“四大行动”,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五是细化完善经济调控手段。针对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项目建设等重点事项,建立专项工作督导台账和部门联合督导机制,按月按季进行监测督查;继续坚持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每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进行会商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谢谢!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济源电视台记者。请问赵主任,“十四五”期间,济源将采取哪些措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高新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赵金刚:
  各位新闻界的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济源工业的关心和支持。经过“十三五”的发展,济源工业已经拥有全国41个行业大类中的33个,工业规模总量持续壮大,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工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加速凸显。但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为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十四五期间,济源将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实施七大攻坚行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实现济源由原材料大市向新型材料强市转变。具体来说:
  一是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行动,提升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机构、创新人才“四个一批”建设水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实施集群强链攻坚行动,做强有色、钢铁、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钢产品深加工园、白银深加工产业园、纳米材料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瞄准纳米杂化、电子信息、绿色环保、新能源、非乘用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领域,加快绘制产业链图谱,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打造两个具有全国影响力济源特色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三是实施百亿企业培育攻坚行动,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加速行动,启动编制百亿级企业培育计划,推动重点工业企业中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百亿级大型企业集团。
  四是实施融合赋能提升攻坚行动,开展智能融合、两业融合和军民融合工程,加快5G、人工智能等规模化应用,持续壮大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五是实施区域协同攻坚行动,优化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加强与郑州、洛阳的产业对接,推进优势产业差异化发展,提升区域制造业战略地位。
  六是实施项目带动攻坚行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准招商、招大引强,积极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励骨干企业参与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加快全产业链延伸发展。
  七是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攻坚行动,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有利于激发企业家活力、有利于保护企业家合法利益、有利于调动企业家干事创业积极性的良好生态环境。
  谢谢!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济源已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任务,请问贺局,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贺双福: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按照中央、省委总体工作思路,今年,济源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具体举措上,一是继续加强动态监测和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执行。持续对“两类户”进行监测、预警、帮扶、救助,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动态清零,确保农村低收入人群不出现新的返贫。二是持续强化扶贫产业发展。继续深入实施龙头企业联镇带村扶贫项目,用好镇、村“携手奔小康”产业扶贫基金,以济源精准扶贫LOGO授权使用为重点开展消费扶贫。三是扎实推进政策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逐步将脱贫攻坚帮扶政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同时,积极研究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相关支持政策。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济源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济源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抓绝对安全。我们重点要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要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2.3亿公斤以上。加快生猪产能恢复,壮大优质禽畜规模,不断提升肉蛋奶等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二是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抓农业园区建设。立足于济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的“4个功能区”,因地制宜布局粮食、畜牧、高山蔬菜、制种、林果、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建设100个不同类型的农业园区,加快形成“4+100”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以点带面、板块发展。
  三是农产品质量抓生产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为契机,加快制定符合绿色发展的农业生产标准,力争所有主要农产品“有标可依”;全面推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标生产”。努力培育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济源农产品层次和知名度。
  四是经营体系建设重点抓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基本制度,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和发展畜禽养殖合作组织,鼓励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发展势头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五是发展方式抓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和循环农业技术,推进畜禽粪污、秸杆、地膜、农副产品等资源化利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制度,加快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
  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留得住乡愁,让农业成为有盼头的职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示范区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中原更加出彩、济源要出重彩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河南广播电台记者。济源特殊的体制优势,一直以来都是河南省的改革创新试验田。请问叶主任,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如何继续发挥优势,通过改革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叶贵强: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十三五”以来,济源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实践,累计召开改革会议23次,研究推出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制度性的重大改革举措796项,审议重大改革方案118个,听取有关部门改革工作汇报22次,打造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特色亮点,创造出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5年来,济源的“发展特色产业助农户脱贫致富”“企业服务110系统”等改革工作先后被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省委书记王国生等6位国家级和省级领导表扬和肯定。“解决群众办事八个方面堵点问题”等10余项改革工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累计获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50个,其中国家级改革试点22个、省级改革试点28个。先后承办全国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座谈会、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等国家级、省级有关改革现场会16次,营商环境改革、巡察改革、政务公开等29项改革创新举措在国家级、省级有关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和典型发言。
  济源示范区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强。“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更加注重改革推动,充分发挥示范区体制优势,争当全省深化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一是聚焦重点难点,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以改革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要求,对标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深化大部门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政银企对接,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坚决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立足济源实际,紧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瓶颈,全面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突出难点、突出济源特色、突出工作实效,着力在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医药卫生、社会治理等方面谋划推出一批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真正以改革实践落实新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增动力添活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是坚持试点先行,打造济源改革特色品牌。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等一批重要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提炼改革推进中的成功做法,努力出经验、作示范,打响济源改革品牌。同时,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努力争取更多有含金量的改革试点在济源落地实施,推动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当好全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排头兵。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大河报记者。请问成局济源作为沿黄地市,将采取哪些措施,筑牢生态屏障,确保黄河岸绿水清?
  成铖: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济源全域均属黄河流域,位置特殊、作用关键。保护好黄河生态,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民心所向。“十三五”以来,示范区认真学习贯彻188体育平台: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与2015年相比,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30天,PM2.5、PM10分别下降28%、32%;其他约束性指标也大幅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浓度改善率达81.2%,居全省第1位。河流水质实现新蜕变,建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Ⅲ类以上水体比例达80%,黄河主河道济源段水质常年为“优”,5个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提升至90%。
  围绕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示范区党工委三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强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是系统推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编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要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筑沿黄生态屏障,深入实施环境治理提效、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四大行动”,全面加强黄河及其主要支流自然湿地保护管理,完成黄河湿地生态恢复50公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营造林6.88万亩,切实加强生态涵养。推进“森林济源”建设,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开展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乡村创建活动。加强水生态建设,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保障蟒河、济河生态流量。推进黄河支流生态综合治理,完成境内大峪河、东阳河、塌七河、逢石河、五指河等17条黄河支流生态综合治理,建成沁河生态公园和蟒河湿地公园。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思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要巩固蓝天保卫战。强化PM2.5、臭氧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开展工业污染、燃煤污染、移动源污染等专项治理,巩固二氧化硫整治成效,实现城市空气一氧化碳指标在2020年基础上下降20%,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减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节能降碳,加大低碳、碳交易和碳中和工作力度。二要提升碧水保卫战。以水环境质量步入全省先进行列为目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深度治理、河流“清四乱”、河湖(库)“三污一净”等行动,统筹推进“四水同治”,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彻底消除劣五类断面。三要推进净土保卫战。以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工作目标,加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风险管控,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监管,探索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机制,建立拟开发用地污染状况提前调查制度,落实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措施。四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强化污染综合监管,提升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实施生态保护重大工程。加快济水源生态廊道项目建设,把济水源区域打造成集文物保护、生态提升、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建设成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后花园。实施全域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按照“平原区域入管网,人口集中区域建终端,丘陵山区改户厕”的整体思路,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与户厕改造一体化,基本实现平原区域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理全覆盖。高标准建设沿黄北岸生态廊道和沁河生态廊道。围绕小浪底沿线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建设沁河湿地公园,高标准打造沿黄北岸生态廊道和沁河生态廊道。让黄河沁河碧水长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济源。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济源网记者。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标志着全省发展模式由单核到双核格局的改变。济源定位是洛阳都市圈的副中心,请问王局,下一步我们将如何抢抓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打造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王笑非: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济源与洛阳始终从战略高度推动济洛融合发展,去年,省级层面出台了33条举措,9月3日济源-洛阳签订了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济洛深度融合全面提速。在交通互联上,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去年底正式通车,城际公交正式开通,济源至新安高速、济洛快速通道等项目今年开工建设,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力争年底开工。在产业协作上,石化产业园初具规模,济洛高端石化产业带正在积极规划,围绕产业转型共同打造新型钢铁材料-钢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产业链。在文旅融合上,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济源、洛阳旅游年票实现统一,固定电话资费实现同城化。在生态环境上,合力推进环库旅游公路建设,共建小浪底生态区,打造沿黄健康养生发展带。在创新开放上,对接河南自贸区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建设济源联动发展区。
  为进一步推进济洛深度融合,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专门组建了领导小组,设立了产业共建、交通共联、文旅共兴、生态共保、服务共享、金融共用6个工作专班。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3项工作: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推动济源洛阳深度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抓好各项举措落实落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打造洛阳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样板区。二是推动全方位融合,加强双方各个层面的沟通协调,建立完善高层会商、协同推进、日常联络、信息互通和情况通报机制,真正让市场主体和民间的交流互动进入更深的层面。三是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聚焦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深化协作,在政务服务互办互认、信用联合奖惩、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享等领域寻找突破口,争取每年都能“办成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
  谢谢!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请问牛局长,济源在文化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牛友谊: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发展目标,为下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做出了重要部署,指明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供给、培训强化基层文化骨干力量等方式,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济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群众文化获得感和满足感不断增强。下一步我们将从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文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进一步规划城市书房建设运营,在确保原有5座城市书房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力争新建10座城市书房,完善全域“15分钟阅读圈”,让城市书房成为“书香济源”亮点。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完善16个文化馆分馆数字化服务功能,推进16个镇(街道)图书馆分馆和10个基层服务点建设,实现服务方式数字化、便捷化,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
  二是持续叫响“一山一水一精神”文化旅游品牌。集中济源深厚的文化文物资源,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研究王屋山黄帝祭天祈福文化,高标准打造《黄帝祭天大典》精品演艺,与新郑的《拜祖大典》交相辉映,提升王屋山“天下第一洞天”的知名度;依托济渎庙,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济水文化博物馆,弘扬济水文化、讲好济水故事、传播济水精神、展现济水历史,做好济水“溯源”和“河、济文化”传播与传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
  三是持续发挥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引领作用。把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寻找村宝”“乡村文化合作社”等系列活动,培育乡土文艺人才,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镇村优秀特色文化资源,结合济源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打造形成特色鲜明、影响力大、成届举办的公共文化活动系列品牌,以品牌发展引领乡村文化振兴。
  建设文化强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其重心所在。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188体育平台: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面深入实施,高质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谢谢!
  李瑞丰: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实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对示范区党工委三次全会暨示范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权威解读。全会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请各位记者朋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做好会议精神的宣传报道,在示范区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激励示范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持续发力、奋勇争先,为开启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营造浓厚氛围!
  今天的党工委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