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88体育
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济源两会精神
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张佩佩 时间:2024-04-26 09:18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乡村振兴,在践行“千万工程”上持续发力,并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等方面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连日来,示范区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济源两会精神,纷纷表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扎实落实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培育“一粒种、一棵草、一只兔、一头牛、一瓶饮料”农业品牌,深入实施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新建育苗大棚207个,在140个村建设水利应急设施,制种面积达到5.9万亩,年产种子380万公斤,主动融入“中原农谷”,支持绿茵种业建设省种业龙头企业。

在坡头镇毛岭村,千亩花海不仅提升了乡村“颜值”,还使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空闲宅基地改造而成的小游园令人耳目一新,新栽的高杆月季开得正艳;游客接待中心、窑洞展示中心、山居民宿样板院、农产品集市等正在平整土地或打地基,明清古道招商项目正在积极运营……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毛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卫东说,该村处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农业农村项目资金等形式,筹集2730万元,新建、续建、谋划项目,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发展蔬菜制种800余亩、花卉制种100余亩,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实现村民增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成竹园沟生态牧场、智慧牧业万头奶牛场,奶产量稳定在11万吨以上。

在大峪镇槐姻村的伟恒牛业养殖区,一排排整齐的牛舍里,近万头黑白花相间的奶牛或卧或站,悠然自得;在宽敞明亮的挤奶大厅,一头头奶牛有序走上自动化挤奶机,经过消毒、清洗、套杯等步骤,自动挤奶设备开始高效工作,新鲜的奶源汩汩而出。在挤奶过程中,奶量、流速等数据都会实时传到“智慧化牧场”养殖管理系统平台。

“这些奶牛都是科学喂养的。我们的宗旨是让老百姓喝上安全、放心的牛奶。”伟恒牛业负责人鲁志民介绍,该企业总投资4亿元,设计存栏1万余头,建设了济源首家万头奶牛生态牧场。该企业实行标准化养殖、精细化管理方式,引进进口转盘挤奶机、精准饲喂系统等现代化配套设施,在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牛奶产量和乳脂率。目前,养殖场奶牛存栏9600头,年产生鲜乳5万余吨,年产值达2亿元。该企业解决了周边30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还引导群众种植青贮玉米5万余亩,每年收储小麦秸秆2万吨,带动群众致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全域乡村美起来。开展全省村庄规划连片化、组团式编制试点,打造大沟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并运营好5个区域农业公园、3个特色小镇、20个休闲旅游村庄;实施“共享乡村·唤醒老屋”计划,建立美学顾问制度,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特色风貌提升,探索乡村建设运营新模式。

在坡头镇清涧村,各种老式车轱辘、石雕碑刻、老农具映入眼帘…… “我们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生态价值、激发产业活力,努力在探索中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清涧村一名村干部说,该村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引进了集农业观光、特色餐饮、渔业、特种养殖、果蔬采摘等于一体的慕山依水生态农庄项目;依托乡土人才资源,引进了清涧水韵项目,着力打造具有农耕农事文化气息的民俗文化体验园。如今,每逢节假日,来此参观旅游、自助采摘、品尝美食的人络绎不绝。

坡头镇乡村运营CEO吴伟利表示,该镇整合人才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开发了龙门瀑布、儿童体验区、休闲广场。接下来,该镇将谋划推出更多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特色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乡愁、乡情和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乡村游迈上新高度、实现新突破。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